认知糖尿病足早期症状,降低溃烂几率!

[行业资讯] 作者:110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1-07

患者家属:我母亲患糖尿病7年,最近下肢发凉,发麻,走路也不如以前,走一段就感觉腿酸痛,只能歇会缓解后再走。我建议老妈就医,但老妈说,人老了,有些小毛病,腿脚不利落,很正常。但我听朋友说,这可能是糖尿病足。老妈说渍烂才是糖尿病足。请问专家,老妈的症状真的是小毛病,可听之任之吗?

辽宁省知名糖尿病足治疗专家、大医二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楚同斌教授:

依家属描述,此患者的症状很可能是糖尿病足早期,建议尽快检查确诊。据本人临床工作体会,人们对精尿病足溃烂数月不愈,乃至最终截肢的后果知晓度越来越高,但对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认知则急需提升,如能早期重视和干预治疗可大大降低后期溃烂的发生几率。医学研究证明,由于人体的强大代偿能力,即使下肢血管被堵塞30%,患者仍无症状,如果肢体感到发凉、发麻时,堵塞己超过40%至50%,等到有间歇性踱行出现,血管己堵塞70%(见图)。因此,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要远远超过患者的自我感受。

 


然而,许多老年朋友,对溃烂前期的症状昕之任之,待到溃烂时再重视,血管己堵塞90%,其治疗难度和费用可想而知。鉴于此种特征,一旦糖尿病人出现下肢凉麻及踱行症状,应尽 快积极治疗。理论上讲,加强行走可剌激下肢侧支循环建立,代偿一部分血管堵 塞导致的供血不足,但由于老人还患有其他疾病或本 身踱行己很严重,单纯增加行走距离又会导致或加重其他症状。因此,对于行走能力减弱的老人,建议可在家中使用一款国外称为“床上行走”的仿生物理治疗设备——“动静脉足泵”,该设备可在非行走状态下,剌激肢体达到行走时的血流状态,据国内外临床数据显示,使用当时即可增加血流50%~110%,长期使用4个 月以上,可有效剌激下肢动脉血管侧支循环生成。在本科室收治的患者中,多数人 使用了该设备3~5天,即有症状明显改善,且消肿还很快。坦率地讲,如坚持家庭 长期使用,不仅对糖尿病足早期有积极治疗效果,而且对其他疾病导致的因行走能力减弱而衍生的水肿、胀痛等症状也有不错的效果。毕竟随着年龄增加,行走能力越来越减弱。

文:辽宁省知名糖尿病足治疗专家楚同斌教授    节选自:《大连晚报》大健康 2013/1/14 




辽ICP备20000721号-1